
11月26日,株洲市教科院乡村教研提升项目“种子计划”之天元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果展活动在天元区天台小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聚焦数学课堂,提升乡村种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乡村学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落实教研精准扶贫,实现城乡数学教育均衡发展。株洲市数学教研员谭志俐老师,天元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岚、天元区数学教研员李芳参加活动。全市各县区200多名数学教师到场学习。
天台小学校长张建新在欢迎词中谈到实现学生的内涵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在市、区教研员的引领和指导下,天台数学团队对建模推模、专题研讨、小课题进行了系列研究,成长很快。胡岚副局长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种子计划”的意义,希望全体数学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学有所获,打破定式思维、转换教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进行展示的老师共有6人:天台小学的周新敏、陈艳丽,新马小学的罗咏芳、彭旺,建宁实验小学的王文文、单华,他们均是通过区级比赛选拔,脱颖而出。
第一节课由天台小学周新敏老师执教。《美的奥秘——黄金比》来自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版块。这是天台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你知道吗”探秘系列的第三个课例,这个课题也在今年年初成功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
周老师以一个课前小魔术开场,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紧接着,周老师出示了两组美与不美的素材形成对比,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对比、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完整经历了“黄金比”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逐步抽象出黄金比概念模型,揭开了美的背后的数学秘密。微课的呈现,带领孩子们欣赏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之美,让学生充分感受“黄金比”的应用无处不在,同时也领略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选择温度适宜的聚会日,设计邀请卡,给老师选高跟鞋”这一生活气息浓厚又不失幽默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之美。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探究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步领悟美的本质。
陈艳丽老师从选题背景、内容价值、寻美之旅这三个方面对设计本节课进行了解读。“黄金比”是初中学习黄金分割的基础,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其教育价值。课堂通过发现美,探究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四个环节让学生探寻美背后的秘密。天台小学对“你知道吗”版块的内容,唤起了在场教师对本版块知识的关注,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节课是新马小学的罗咏芳老师执教的 《数字编码》 。罗老师通过列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学习新知识。罗老师的精炼的数学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孩子在课堂中感受了编码的魅力,数学的魅力。随后,彭旺老师进行了课例解读,从“破”教材,到“立”目标,到最后“成”学生,交流了本课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课是建宁实验小学的王文文老师执教的《10的新认识》。王老师一开始回顾了10的认识并提炼数概念方法结构,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数概念的方法。她带领学生从生活的数、数学中的数、历史中的数三个方面对10进行了新认识,重点让学生感悟位值制,体会位值制的价值,给人焕然一新之感。随后,单华老师进行了解读,将他们团队对于“10”的全新理解作了详细的表述,她们实事求是搞教研,敢于突破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活动最后,株洲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谭志俐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她表扬天元区的青年数学教师在区教研室教研员李芳老师和“种子计划”导师的引领下,成长迅速。她充分肯定了3个数学团队的研究精神和教学理念,虽然属于不同版块的知识却都做到了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教材,带领大家领略了数学文化,这种带领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的教学思路和实践值得总结经验并推广。她向在场教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把书读厚。从教学的内容到数学课程的功能,然后再超越到数学文化这个层面来解读教材,诠释教材,组织教学。二是再把书读薄,形成一个个经典案例。
责编:伍诗韵
初审:天元区教育局 二审:易平 终审:易湘锋
来源:株洲市天元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下载APP
分享到